围绕编辑学研究的议论刘 杲
湖北省编辑学会建立十年,成绩卓著,可喜可贺。 我也是编辑学会的人。编辑学会的人总是说,编辑学研究如何重要。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这么看。只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现在大家的看法才逐渐接近。其实,道理是明摆着的。如果编辑学研究不重要,建立编辑学会干什么。在这篇短文里不妨说说,这些年来,围绕编辑学研究有过哪些议论。 编辑有学无学?编辑有学。编辑活动历史悠久,涉及方方面面,从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怎么能没有规律可以探索、没有学问可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出版事业和出版队伍的蓬勃发展,有高等教育特别是编辑学专业教育的迅速推进,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的日益繁荣。这些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编辑学研究应运而生。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正是基于这个道理,近二十多年来陆续问世了一大批研究编辑学的论著。这些事实,对编辑有学无学的疑问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编辑学是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编辑有学,但是编辑学目前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我们应当建立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自成体系的成熟的编辑学。居于主流地位的编辑学理论及其学术带头人,应当得到出版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认可,得到国内和国外的认可。要达到这个目标,二十多年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别的学科从开创到成熟经过多少年。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编辑学的学科建设达到成熟的境界,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还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编辑学理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编辑活动中的理论问题。理论问题是根本问题。莫讲理论太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研究和掌握编辑学理论,就是研究和掌握编辑活动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编辑活动的科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才能在编辑活动中自觉地开拓创新。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把精神文明、市场经济和文化规律三者结合起来。研究规律就是研究理论。下功夫研究编辑学理论,套句老话,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编辑学研究的热点是什么?首先是对编辑活动的界定。这些年来,众说纷纭,不同的表述多达几十种。不过越来越明显地趋向共同点,就是肯定编辑活动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其基本特征是对文化成果的收集、选择和加工整理。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达到文化建设的这个要求,离不开作者的智力创作,也离不开编辑对文化成果的审慎选择和加工整理。这是编辑活动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编辑学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能。文化产业靠的是文化产品。先有成功的文化产品,后有成功的市场营销。编辑活动能否完全到位,能否对文化成果进行有效的选择和加工,是文化产品高下成败的关键。文化产业不能不讲文化。讲文化就不能不讲编辑。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创作能力,就是创作文化成果的能力。其次是编辑能力,就是把文化成果变为文化产品的能力。编辑能力的优势在于,对文化成果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准确评估,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正确处理。 编辑学理论能不能适应信息时代?能。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给媒体带来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物质载体和传播手段。文化成果的数字化传播需要选择和加工。要在网络上不断涌现的海量信息中,避开垃圾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开发有用的信息产品,同样需要编辑的收集、选择和加工整理。如果没有有效的编辑活动,铺天盖地的信息只会成为灾难。在信息时代,编辑的客观需求是相同的。只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跟过去不同。 掌握了编辑学理论就能当好编辑?不一定。掌握编辑学理论是当好编辑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编辑还需要掌握其他专业,比如经济学的、法学的、文学的、医学的等等。因为编辑所选择和加工的文化成果,总是属于某一专业的。学了法学能当律师。学了编辑学还不能当编辑。这是编辑的特殊性。复合型的编辑人才,需要编辑学的素养和其他多方面的素养。现代编辑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高等学校编辑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编辑学研究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 编辑学会的建立就是为了推动编辑学研究,推动编辑学学科建设。编辑学会的各项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推移,围绕编辑学研究还会不断有新的议论。无论如何,编辑学研究、编辑学学科建设还会继续前进,湖北省编辑学会和中国编辑学会等兄弟编辑学会的活动也会随之继续前进。 2003年5月4日 (作者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ID: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