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我编辑的第一本书吴晓琴
2002年冬天,接到北京清华大学罗福午教授的电话,他说,《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一书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教育部将对此次获奖的图书颁奖。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要知道,这个荣誉凝聚了罗福午教授和我多少辛苦的劳动;最为重要的是,这本书是我编辑的第一本书,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怎能不开心呢? 回首四年前,我大学毕业,留校到出版社工作。当时,那种感觉既兴奋又新奇,还有些许迷惘。说真的,那时还不知道出版社是咋回事,也不懂自己要干什么,只知道拿着《著编译审校指南》没日没夜地看。幸运的是,由于得到许多有经验的编辑的指点,逐渐地懂得了一些编辑必备的知识。但是,纸上谈兵终归是不现实的。 有一天,社里决定由我编辑加工罗福午教授编著的《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我接到这个任务时,非常感激领导对我的信任,内心又充满忧虑。我想,这么权威的作者,这么重要的书稿,我能令人满意地完成任务吗?罗福午教授对初出茅庐的我有信心吗?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情感,使我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一点一滴地审读稿件,一点一滴地记录有疑问的地方,一点一滴地向有经验的编辑和作者请教。我将原稿仔细地审读加工三遍后,才敢拿去排版。 这本书上的插图是最令人苦恼的,不仅繁多,而且复杂。为了准确无误地表达每个插图的涵义,为了使出版的图书不误导读者,在1999年酷夏,我带着清样去北京与罗福午教授交流切磋。 这次与罗教授相处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是让我终生难忘。这位年已七旬的老教授不仅没有对我表现出不信任,还对我的认真提出表扬和鼓励。这种鼓励对一个年轻编辑来说分量是很重的。它加大了我的压力,更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本书完美地展现在作者与读者的面前。 当这本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眼前时,真的是非常激动。是啊,这是我编辑的第一本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自己的辛苦劳动总算没有白费。但是,一想到作者与读者,心又开始怦怦直跳,他们会满意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紧给罗教授寄去样书。然后,就是长长的等待——其实也不长,只是那种期待令人心急如焚。罗教授来函了,他说:“图书的各个方面均合意,尤其是插图,修正得很好。此书的质量实属上乘。”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如今,这本书又喜获全国优秀教材奖,辛苦工作终于得到回报,令人感到十分欣慰。 编辑加工一本书,最终献给作者和读者的是精美的作品,是每个编辑的愿望,但这不是你所获得的唯一的东西,你同时得到的还有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逐渐增强的责任感,在与作者交流过程中对人生认识的升华,并且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出版后,罗教授与我经常有书信和电话来往,我除了向罗教授请教一些专业知识外,还从他那里吸取了许多现代年轻人缺乏的优秀品质。罗教授的谦虚与敬业精神,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予我深刻的启示与教育。我永远都会铭记罗教授的赠语:“知识——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发展社会,创新社会;做人——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 转眼工作已经快五年了,也陆续编辑加工了不少图书,并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是,自始至终一直庆幸遇到了罗福午教授——一位有人格魅力的教授。他以他的优秀品质在我人生的新起点上记下了美丽而有价值的一笔。这一笔,是我热爱编辑工作的起点,也是我编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以后的道路中,我会谨记罗教授及有经验编辑的指点与教诲,一点点地将每件嫁衣做得尽量完美,在人生花环上留下一簇簇鲜花,虽不耀眼,但会闪烁着光芒。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ID: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