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结构与编辑规律徐柏容摘 要: 期刊编辑结构与编辑创意、编辑选择、编辑优化共存,重在创意,贵在创新,这就要掌握、利用如下编辑规律: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互济规律,质量与效益同步规律,主体客体矛盾统一规律。 关键词: 期刊 编辑结构 编辑规律
一 期刊不同于专著,专著的正文通常是作者早就结构好了的。期刊要刊载许多不同作者、不同内容的文章,编辑要将这些不同的文章结构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一期期的刊物,须做许多复杂的工作。期刊的编辑结构工作之于期刊,正如系统结构之于系统,是对其性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期刊编辑结构有成法可循吗? 我们知道,文章之法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章学诚说:“古人文成法立,未尝 有定格也。”(《古文十弊》)认为文无定法。“文成法立”自是符合实践论的观点。不过,如果前人“文成法立”了,后人为什么不能循前人“文成法立”之法去作文,而非要弃已总结出来的“法”不顾而再去瞎摸索?这时,不又成了文章没有可循之“法”吗? 只是,什么事都要有“度”,逾度就可能走向反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论语·先进》)。死守文章之法与不知文章之法同样不可取。八股文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编辑结构同样也是如此。期刊编辑结构与编辑创意、编辑选择、编辑优化是共存的,这就是说,期刊编辑结构同样要创意,要创新。要创意和创新,就不能墨守成规,只知道穿旧鞋,走老路,这样做是没有出息的,结构出来的也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八股文。鲁迅说,对八股文,“无论新旧,都应当扫荡”《伪自由书·透底》。同样,无论是文章中的八股还是编辑结构中的“八股”,也“都应当扫荡”。 期刊编辑结构不但不应做成“八股”,而且应当不断创新,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也正因为如此,期刊编辑结构才会成为期刊编辑工作的本质特征之一。否则,没有创新,实际也就没有编辑结构工作可言了。 期刊编辑结构之所以值得我们下功夫去研究,也正因为它处于不断创意和创新之中;也正由于期刊编辑结构处于不断创意和创新之中,才像一座富矿,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挖掘。编辑创意和创新,很大一部分都是结构的创意和创新。选题的创意和创新,期刊的创意和创新,固然有的是“前无古人”的,例如,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创刊的《小说月报》,创造了期刊的新品种——文选性期刊,就是编辑结构的创意和创新。而编辑选择、编辑优化的创意和创新固然也有一些实践活动,却都不如期刊编辑结构的创意和创新突出。期刊编辑结构之不断创意和创新,期刊编辑结构创意和创新天地之广阔,由此亦可窥见。 不过,正如期刊编辑创意不是可以任意为之而应有一定的法度、要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一样,期刊编辑结构也不是为创意、创新而创意、创新,并不是只要是新的就都可取。好的往往是新的,但新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也有虽新而并不好的编辑结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虽新而不好的编辑结构没有遵循和掌握编辑结构本身的发展规律并利用它来创意、创新,而是“无法无天”地胡来。 所以,编辑结构虽然重在创意,贵在创新,但也不是“无法无天”的创意、创新,要有一定的法度,要遵循、掌握并利用客观规律来进行编辑结构,并进行编辑结构的创意、创新。 二 对于期刊编辑结构来说,要遵循编辑第一规律来进行,这是很重要的。 我说的编辑第一规律就是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互济规律。这条规律告诉我们: 编辑工作就是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互济。同、异、和是互相矛盾而又统一于编辑工作同一体中的。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的互济,是贯穿于编辑工作始终的。 它既是贯穿于编辑工作始终的,自然也就是贯穿于期刊编辑结构始终的。 将许多篇文章结构成一期期刊,首先要求同,即求各篇文章的某些符合特定要求的共性。例如,或者都是关于青年的,都是关于妇女的,都是关于少年儿童的;或者都是关于历史的,都是关于哲学的,都是关于数学的;或者都是散文,都是小说,都是诗歌;或者文章虽然是五花八门,天上地下,而这些文章都是博士论文,或都是青年作者写的。总之,必须是具有某个共性的,而不是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期刊物就是一个系统,而风马牛不相及的、无以求同的文章,是无法结构成一个系统的。 同样,仅仅求得组成一期期刊的多篇文章具有符合特定要求之“同”,也是不够的,也只是具备了结构成一期好刊物的可能,而并不能说一定就能结构成一期好刊物。还要进而求编辑结构之“同”,即同于某种特定要求的结构,同于某种特定结构之优选。有充分的余地让人们可以去创意,去创新。期刊编辑结构要有待于编辑结构者——编辑人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去创造。而这种创造,离不开第一编辑规律,离不开首先要求同——求其结构同于某种特定的需要。 编辑结构在求同的同时,又在求异。每期期刊的编辑结构都有异于其他期刊的编辑结构,同时又既求同于又求异于自身其他各期的编辑结构。 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每一期既是一个小系统,又是一个大系统(一卷乃至期刊整体)中的一个小系统。因此,一期刊物既是独立的又不是独立的,具有双重性。它作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要求其结构应与整个大系统求同,不求此同就不能融入大系统并作为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作为可以单独存在的一个小系统,又要求其结构要与期刊的其他各期求异,有它自己的个性、特色,这样才能使每期刊物既保持同一个性,又各有自己的个性。在这里,编辑结构的求同,是期刊创造自己的个性、特色、风格所不可缺少的;编辑结构的求异,又是期刊不断创新、永葆青春所不可缺少的。 既求同,又求异,这说明在编辑结构中,同与异是同时并存的。既要求同,又要求异,有同又有异,在将它们结构成一个系统(一期刊物)时,就必须求和,并求同、异、和之互济。这是因为,不求和就难以共存,不求同、异、和之互济就产生不了“系统效应”。系统本身的和衷共济,是系统所以能产生非加和性的“系统效应”所不可缺少的。而我们的编辑结构,正是要结构成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效应”的系统。 所以只有遵循、利用编辑规律来进行编辑结构,期刊编辑结构才可能既有自己的特色、风格,又具有新颖性、和谐性。因为,求同可使之具有趋同性,趋同于固有的特色、风格;求异可使之具有趋异性,在趋异中不断创新、出新;而求和与求同、异、和之互济,可使其各个组成部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而又不同,异而又不异,和衷共济,协调圆融。而这些,正是一个具有非加和性的、能产生“系统效应”的系统所需要的。 在求同、求异、求和与求同、异、和互济中进行期刊编辑结构,在同、异、和的不同排列组合中,可以像魔方一样,千变万化,可以出奇制胜,为编辑结构的创新开拓广阔的天地。 (ID: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