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策划的科学思维和预测郭有声
1.选题策划的科学思维。选题策划,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选题策划的成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指导选题策划工作,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选题策划的思维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创新思维方法。这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新的图书品种,或者改变图书的形式等,最终赋予图书全新的使用功能。在策划过程中,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思路灵活而通畅,让获得的信息、经验、灵感在头脑中自由地撞击和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创意,策划出崭新的选题。 (2)联想思维方法。即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线索,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比如:“横向联想”,由《实用内科学》想到《中华内科学》等;“纵向联想”,由《中国古代医学史》想到《现代医学史》《当代医学史》等。 (3)功能定位思维方法。根据读者对书籍的不同需求,对选题进行功能定位。比如:如果“求普及”,可考虑指南、入门、速成、初级教程等;若“求提高”,可考虑论、学、研究、进展、高级教程等;如果“求精”,可考虑精编、精粹、荟萃、集锦、举要等;若“求全”,可考虑全集、全书、大全、大观、大典、集成等。但是不能搞成“四不像”的书:该高不高,该低不低,该精不精,该全不 全。 (4)反向思维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可以调转一个相反的方向,变换一个不同的角度,这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举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传说,从前有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小儿子晒盐。为了这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忧心忡忡。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的。每逢阴雨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如此忧心忡忡,老太太竟忧郁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亏访得一位名医,为老太太开了一个处方:“晴天好晒盐,你为小儿子高兴;雨天好卖伞,你为大儿子高兴。如此转念一想,保你忧郁全消。”老太太依方而行,果真无忧无虑,心宽体健。这个故事说明:对于某件事情,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情绪;若从另一个角度来 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这在医学上是“转换视角解除忧虑”的一种疗法。这个故事对我们编辑工作的启示是:可以从一个角度,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和策划选题,从而避免思路狭窄、思维片面,捕捉到使读者感到新鲜的选题。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比如,在思考临床医学著作选题时,常常想到“临床成功的经验”,这类书籍出了很多,当然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就可想到“临床失误的教训”,这类内容的书医生也需要。近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编辑策划了几个这方面的选题,出了几本“临床误诊误治教训”的书籍,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生的欢迎。可见,“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都有用。 2.选题策划的科学预测。应当看到,以往我们的选题策划工作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预测机制。这个机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需求预测。包括图书需求最低点、市场需求潜量的分析和预测。图书需求最低点,就是只凭书店征订单预订,出版社不作任何销售努力,就能够实现的需求量。市场需求潜量,是指读者对该书达到的最大可能的购买量。 (2)图书销售预测。包括图书销售额的预测、图书销售寿命的预测、图书销售效果的预测等。就是说,编辑不仅要对图书的质量负责,而且要对图书的结果负责。 (3)图书成本预测。即以管理费用、编录费用、印制费用、销售费用等为依据,对图书成本进行核算,超过成本的选题暂缓考虑,但对于确有市场前景和发行潜力的选题,应予以通过。 (4)图书盈利预测。即根据该书预测的销售数额和成本数额等,预测其盈利数额。 总之,通过图书的科学预测,使出版社在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图书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ID: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