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从“三个平面”认识构词类型左翠玲
现代汉语的合成词,从词根与词根的关系看,构词类型主要有五种:偏正型、动宾型、补充型、联合型、主谓型。掌握这些构词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词语的内在结构,更深入地理解词义,正确地运用词语。 那么,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些构词法,我们建议,不仅要从句法层面,还要从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来分析、研究。试以偏正型、主谓型词语为例。 A.红旗 汽车 重视 微笑 A组词语中,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前一个语素为“偏”,后一个语素为“正”。在“红旗”中,“旗”是“正”,“红”是“偏”,“红”表示旗子的颜色;“汽车”中,“汽”指能推动车前进的汽。这类词语中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类似定语跟中心语的关系。 “重视”中“重”是指对待、留心的程度;“微笑”中的“微”表示“笑”的幅度不夸张。这类词语中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类似状语跟中心语的关系。 B.眼花 耳鸣 地震 民主 B组词语中,“眼花”中“眼”指眼睛,“花”指昏花;“耳鸣”中“耳”指耳朵,“鸣”指产生鸣音;“民主”中“民”指人民,“主”指当家作主。这类词语中两个语素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前一个语素作主语,引出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作谓语,描述主语的性状、特点等。 以上从句法层面分别归纳了偏正型、主谓型的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握有利于理解语素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词义。然而,单单从句法角度去认识词语是不够的。 C.火红 笔误 雪白 瓜分 C组词语中,如果单从句法角度分析,“火红”中“火”作“主语”,“红”描述“主语”——“火”,相当于描述“火”“怎么样”的。“雪白”即“雪”是“白色的”。两个语素之间是主谓关系。但是,也有人把它们归为偏正型,“火红”即“像火一样红”,“雪白”即“像雪一样洁白”。那么,这类词语到底是主谓型,还是偏正型呢? 单纯追求描写性是远远不够的,解释性才是语言研究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不妨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观察、理解。 从语义层面理解构词法。“火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像火一样红”,“雪白”解释为“像雪一样洁白”,是主谓型。然而“笔误”“口误”,如果作主谓型理解,则成为“笔”“嘴巴”造成“错误”,实际上“笔”和“嘴巴”作为无生命的个体,是不可能造成错误的,真正造成错误的是人本身,“笔”“嘴巴”仅仅表示人在造成错误过程中凭借的工具而已,因而应视为偏正型。同理,“瓜分”“鲸吞”并不是“瓜”去“分割或分配”,“鲸”去“侵吞、吞食”,而是“如剖分瓜那样地分”、“如鲸鱼吞食那样地吞”,从语义层面理解,其构词法也是偏正型的组合。 从语用层面理解构词法。我们先看看这样几个例子: (1)傍晚的太阳火红火红的。 (2)新装修的教室墙壁雪白雪白的。 (3)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妄想瓜分中国。 例(1)中,被陈述的是“太阳”,“太阳”是句子的主题,而不是陈述“火”。同理,例(2)中的主题是“墙壁”,“白”是用来陈述“墙壁”,而不是陈述“雪”的。例(3)中主题是“八国联军”,“分”是“八国联军”发出的,而不是“瓜”发出的。以上三例中,既然“火”“雪”“瓜”不是主题,即不是陈述的对象,因而,只能看成“述题”的一部分,分别作“红”“白”“分”的修饰语,所以把“火红”“雪白”“瓜分”归为偏正型,就在情理之中了。可见,对词语进行语用分析,找出“主题”,对词的构成和词义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在认识构词类型过程中,如果单从句法角度分析尚不能对词进行准确分类时,就不妨还从语义、语用层面对其进行多方位剖析,否则,笼统地把它们归为偏正型或主谓型,不仅对其构词方式的分析是错误的,而且会影响到对词意的正确理解,甚而导致对词语的误用。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主张从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来研究语法,既要把三者区别开来,又要把三者结合起来,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描写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这样,语法分析也就更丰富、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 (作者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ID:649)
|